记者
-
进出口银行累计向绿色低碳项目发放贷款398.75亿元
4月11日,记者从中国进出口银行获悉,截至3月末,进出口银行累计向符合支持范围的绿色低碳项目发放贷款398.75亿元。
-
福建落地首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碳减排贷款
记者获悉,在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的推动下,近期福建省首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碳减排贷款在福州、厦门落地。
-
省属国企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落地
本报讯 (见习记者 胡静漪 记者 张帆 通讯员 喻璐 江欣) 10月29日,浙江省属国企首笔3652万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在浙能集团所属乐清发电厂落地。浙能集团“点绿成金”,...
-
广东辖内累计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贷款1149.9亿元,居全国首位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获悉,截至2024年3月末,广东辖内累计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贷款1149.9亿元,居全国首位,惠及企业446家,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48.7万...
-
大力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良种壮苗
日前,据记者从国家林业局获悉,我国将加快优良遗传基因的保护利用,大力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良种壮苗。
-
南洞庭湖生态环境修复获亚行贷款
记者近日从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批准了一笔1.5亿美元等值贷款,用于南洞庭湖生态环境修复。
-
北京银行发布基于可量化环境效益的绿色金融产品“京行碳e贷”
记者获悉,近日北京银行发布基于可量化环境效益的绿色金融产品“京行碳e贷”。
-
内蒙古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发放额位居全国前列
记者从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获悉,今年一季度内蒙古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发放额位居全国前列。
-
全国首单“碳资产”标识债券在甘肃发行
记者从省政府国资委获悉,3月23日,甘肃能源化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碳资产”标识债券,发行规模5亿元,票面利率3.05%,主承销商为浦发银行。
-
中韩金融合作加速推进 取得多项进展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记者李延霞)建立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机制、支持韩国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主权债、提高韩国RQFII投资额度至1200亿元人民币、促进中韩债券...
-
中行协助亚投行成功发行25亿元可持续发展熊猫债
记者6月13日获悉,近日,中国银行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和簿记管理人,协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功发行25亿元可持续发展熊猫债,期限5年,票面利率2.70%。
-
中国银行成功发行20.5亿美元等值境外绿色债券
记者从中国银行获悉,中行近日在境外成功定价三笔绿色债券,由澳门、新加坡及卢森堡三家境外分行同步发行,规模合计20.5亿美元等值。
-
世行批准2.5亿美元贷款助力陕西塑料垃圾减量
记者24日从世界银行获悉,世行执行董事会已批准2.5亿美元贷款,用于帮助陕西省减少农村生活垃圾和农用塑料薄膜造成的塑料污染。
-
“碳账户”为2万家企业碳排放“画像”
记者从市府办获悉,湖州融资主体“碳账户”服务平台近日正式上线,将通过数字化手段,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精准服务。
-
“双碳”目标下如何激活绿色投融资潜力
主 持 人:《金融时报》记者 马梅若
- 首页
- 共 15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