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众参与度低、减量消纳渠道窄、区域间协作障碍多...碳普惠体系体系问题有哪些?

  碳普惠制是为社会公众和小微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价值而建立的激励机制,是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建设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新局面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精神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上海、山东、广东等地区陆续出台了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规章制度,在新能源、公共交通、低碳消费等领域开展了碳普惠项目试点示范工作,致力于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努力将碳普惠打造成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新亮色。尽管一些省市的碳普惠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普遍存在社会公众参与度低、减量消纳渠道窄、区域间协作障碍多、碳普惠金融产品类型少等问题,急需从激励社会公众参与、丰富碳普惠减排量消纳渠道和市场交易工具、打造“规则共建、标准统一”的区域碳普惠体系、推动碳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和推广应用等方面持续加以完善。

内容《社会公众参与度低、减量消纳渠道窄、区域间协作障碍多...碳普惠体系体系问题有哪些?》可能来自AI生成或网友投稿,不代表碳门户立场。

上一篇 2025年04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0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