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创新的广东实践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作为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广东碳市场)于2013年启动,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配额总量设定机制和以基准线法为主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机制,并建立了碳金融创新支撑体系和碳普惠等机制。截至2023年末,广东碳市场已纳入水泥、钢铁、石化、航空、造纸、陶瓷(建筑、卫生)、交通(港口)和数据中心8个行业共391家控排企业,配额总量达2.97亿吨。广东碳市场累计成交配额达2.24亿吨,交易金额达64亿元。

内容《碳金融创新的广东实践》可能来自AI生成或网友投稿,不代表碳门户立场。

上一篇 2025年04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04月30日

相关推荐

  • 黄世忠强调强化融资排放信息披露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

    在2024第三届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上,GF60专家委员黄世忠发表主题演讲,强调融资排放信息披露对于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的战略意义。他提出,企业、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进入“双报告时代”,即传统的财务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黄世忠提出六点建议,包括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融资排放

    2025-04-30 19:21:52
    17 0
  • 闲置碳排放资产也可以盘活“变现”

    最近,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完成了一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昆山协鑫蓝天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900万元,采用第三方保证方式,且追加8000吨碳排放权质押。此前,张家港农商银行、昆山农商银行等也曾落地过“碳权贷”,在绿色金融服务领域开展了创新尝试。

    2025-04-30 19:08:35
    7 0
  • 银行机构抢占碳金融先发优势

      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在开市交易当日,多家银行完成了与碳排放相关业务的落地。例如,兴业银行落地两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业务,华夏银行则实现了一笔碳远期交易履约保函业务的实物交割。

    2025-04-30 19:07:45
    8 0
  • 银行业应科学布局碳金融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绿色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能源领域与金融领域的共同发力。通过强化制度设计,在银行、保险等领域充分运用金融手段统筹调配碳排放资源,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这对于推进重点

    2025-04-30 19:06:45
    6 0
  • 钢铁巨头的绿色碳账本

      一家钢铁巨头企业,如何算好它的碳账本?在中国,钢铁行业年碳排放量18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中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也是最难实现碳中和的行业之一。

    2025-04-30 19:05:53
    9 0
  • 重庆碳市场赚钱商机:催生碳金融机构抢“蛋糕”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成,金融机构也有望从中分得“一杯羹”。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王遥告诉记者,国内银行发展碳金融大有可为,除了信贷支持对象向低碳类交易转移外,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不仅可直接参与碳排放全交易,还可推出各种低碳类金融理财产品

    2025-04-30 19:00:19
    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