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碳金融应从气候变化说起

简介:“碳金融”就是与减少碳排放有关的所有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买卖交易投资或投机活动,也包括发展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相关活动。

“碳金融”是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应运而生。笼统地说,“碳金融”就是与减少碳排放有关的所有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买卖交易、投资或投机活动,也包括发展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相关活动

目前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其他比较有影响的还包括英国排放交易体系市场(UKETS)、澳洲新南威尔士体系(NSW)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亚洲一些地区和国家目前也着手建立碳交易市场,如香港交易所2008年年初开始推动碳排放权的结构性商品交易;东京证券交易所与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共同规划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所。

随着这些市场的兴起,国际碳金融交易发展迅猛。据统计,2006年全球碳交易量为17.45亿吨,交易值312.35亿美元;2007年交易量达29.83亿吨,交易值倍增到640.35亿美元。预计至2020年,交易市值可望达到2兆欧元(约3.12兆美元)的规模。

正因为有大量极具发展潜力的碳交易市场和相关金融需求,国际投资银行非常看好碳金融这一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致力于全球发展的世界银行专门成立了碳金融业务部门,还设立了总额达10亿美元的8只碳基金,用于全球环境保护项目。

许多国家的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设立碳基金,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据统计,国际上的碳基金目前已达58只以上,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内容《了解碳金融应从气候变化说起》可能来自AI生成或网友投稿,不代表碳门户立场。

上一篇 2025年04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04月30日

相关推荐

  • 黄世忠强调强化融资排放信息披露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

    在2024第三届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上,GF60专家委员黄世忠发表主题演讲,强调融资排放信息披露对于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的战略意义。他提出,企业、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进入“双报告时代”,即传统的财务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黄世忠提出六点建议,包括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融资排放

    2025-04-30 19:21:52
    18 0
  • 闲置碳排放资产也可以盘活“变现”

    最近,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完成了一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昆山协鑫蓝天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900万元,采用第三方保证方式,且追加8000吨碳排放权质押。此前,张家港农商银行、昆山农商银行等也曾落地过“碳权贷”,在绿色金融服务领域开展了创新尝试。

    2025-04-30 19:08:35
    7 0
  • 银行机构抢占碳金融先发优势

      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在开市交易当日,多家银行完成了与碳排放相关业务的落地。例如,兴业银行落地两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业务,华夏银行则实现了一笔碳远期交易履约保函业务的实物交割。

    2025-04-30 19:07:45
    8 0
  • 银行业应科学布局碳金融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绿色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能源领域与金融领域的共同发力。通过强化制度设计,在银行、保险等领域充分运用金融手段统筹调配碳排放资源,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这对于推进重点

    2025-04-30 19:06:45
    6 0
  • 钢铁巨头的绿色碳账本

      一家钢铁巨头企业,如何算好它的碳账本?在中国,钢铁行业年碳排放量18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中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也是最难实现碳中和的行业之一。

    2025-04-30 19:05:53
    9 0
  • 重庆碳市场赚钱商机:催生碳金融机构抢“蛋糕”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成,金融机构也有望从中分得“一杯羹”。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王遥告诉记者,国内银行发展碳金融大有可为,除了信贷支持对象向低碳类交易转移外,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不仅可直接参与碳排放全交易,还可推出各种低碳类金融理财产品

    2025-04-30 19:00:19
    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