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的红利时代即将带来

在近日举行的2014年第五届地坛论坛上,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兼总裁熊焰表示,碳金融的红利时代将要到来。随着碳交易试点的全面启动运营,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备受关注。与此同时,据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遥表示,基于碳市场产生的碳金融不只限于碳市场的服务,从未来发展路径来看,碳金融的发展需要公共资本起作用。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各试点省市已陆续启动市场交易,众多试点控排企业也将在今年6月迎来第一个履约期。

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分析研究部部长黄小平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碳市场发展具有特殊性:一是碳市场是人为的市场;二是碳市场交易具有标准化的特征;三是碳市场仍在发展中,对企业有一定的强制性。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王靖表示,要实现碳交易市场的规模化,一是要在政策上、法律上进行规范,明确相关的配额、指标,设立规范化的法律约束与诚信体系。二是碳排查标准要统一,目前各省对一吨碳的算法都不一样,定价体系存在差异,发改委计划在2至3年内对标准进行统一。三是总量与配额的分配要平衡,不能“一刀切”,要建立全国性的市场就不能忽略地区性的差异性。四是努力进行市场建设,同时对市场交易主体进行引导,允许扩大范围。五是对交易模式与交易规则的设置,要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实现金融创新。

据中国碳交易网了解到,尽管每个试点地区价格相差很大,但是一年下来价格变化波动并不是很大。湖北环境自愿交易所副总经理王习斌表示,价格的设置不仅考虑成本,更是整体制度设置的一部分。他提醒大家注意流动性的问题,如果市场上流动性不大,这个价格并不能表明是一个市场价格。

王遥则表示,碳金融不应仅局限于市场体系的建设,还包括:一是对组织机构体系的建设,相关基金公司、中介公司的发展创新,法律体系与会计等协同性的发展;二是政策体系的完善。王遥表示,我国政府对风险的容忍程度低,例如其要求期货交易的开展要在现货交易成熟之上,国际碳市场是现货和期货一起推出。据了解,我国目前碳期货交易属于研究阶段。

王遥表示,目前发展碳金融过程遇到的问题,一是政策需要稳定性与连续性;二是能力问题。

王遥认为发展碳金融的路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碳资产的金融服务。除了制度之外,还需发挥公共资本作用。“这个市场要引导资本进入,就需要把风险降低,收益提高”。风险相对较高的市场需要发挥公共资本的引导作用。其次是金融机构的创新。(完)

内容《碳金融的红利时代即将带来》可能来自AI生成或网友投稿,不代表碳门户立场。

上一篇 2025年04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04月30日

相关推荐

  • 龙源电力发布国内首个全市场碳价格指数

      为更好地服务集团企业碳资产管理,该公司开展碳价格指数研究,首创以全国碳市场和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天津、深圳、重庆、福建8个地方碳市场作为指数成分,以各成分市场碳配额挂牌交易价格为编制对象,使用成交量加权方式编制碳配额综合价格指数。该指数按照日度频率

    2025-04-30 19:22:36
    13 0
  • 魏玖长:企业不能让市场误认为ESG活动是投机行为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魏玖长在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大变局下的应对与发展——2023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表示:“如果企业有违规行为,觉得做一点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可能会增加市场好感,那么不但不能获得市场对你的好感,反而会容易被

    2025-04-30 19:21:40
    12 0
  • 高盛和花旗等大行计划为碳封存项目的开发提供资金,从事碳额度交易

    在迪拜举行的COP28气候峰会上,碳抵消市场重获生机,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家认为碳市场交易机会即将到来,开始筹划准备。

    2025-04-30 19:21:28
    14 0
  • 马骏:国内光伏、风电、储能企业应“出海”应对内卷

    1月14日,在亚洲金融论坛上,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兼会长马骏表示,国内光伏、风电、储能企业应“出海”以解决内卷问题,尤其是开拓“一带一路”国家市场。他指出,虽然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较难,但新兴市场国家对中国低成本绿色产品需求旺盛,潜力巨大。同时,马骏提到中国在

    2025-04-30 19:19:55
    11 0
  • 银行业积极探索 碳金融服务

      2021年2月1日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将施行,预示着2021年全国碳市场有望正式运行。与此同时,银行业也已经开始积极行动,准备在2021年及时对碳市场和碳价机制展开研究,积极探索碳金融服务,创造盈利新“蓝海”。

    2025-04-30 19:07:04
    13 0
  • 金融机构介入做大规模

    随着二氧化碳排放权商品属性的不断加强以及市场的愈发成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看中了碳市场的商业机会。除了最早规定的造纸、金属、热能、炼油以及能源密集型五个行业的12000家企业积极投身其中,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碳市场中也扮演着不同

    2025-04-30 19:03:31
    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