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
-
黄世忠强调强化融资排放信息披露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
在2024第三届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上,GF60专家委员黄世忠发表主题演讲,强调融资排放信息披露对于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的战略意义。他提出,企业、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进入“双...
-
闲置碳排放资产也可以盘活“变现”
最近,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完成了一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昆山协鑫蓝天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900万元,采用第三方保证方式,且追加8000吨碳排放权质押。此前,...
-
银行机构抢占碳金融先发优势
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在开市交易当日,多家银行完成了与碳排放相关业务的落地。例如,兴业银行落地两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业务,华夏银行则实...
-
银行业应科学布局碳金融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绿色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能源领域与金融领域的共同发力。通过强化制度设计,在银行、保险等领域充分运用金融手...
-
钢铁巨头的绿色碳账本
一家钢铁巨头企业,如何算好它的碳账本?在中国,钢铁行业年碳排放量18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中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也是最难实现碳中和的行业之一。
-
重庆碳市场赚钱商机:催生碳金融机构抢“蛋糕”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成,金融机构也有望从中分得“一杯羹”。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王遥告诉记者,国内银行发展碳金融大有可为,除了信贷支持对象...
-
辽宁省首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权质押登记业务完成
近日,辽宁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落地,万海能源开发(海城)有限公司获得盛京银行提供的2400万元综合授信。本笔贷款是沈阳环境资源交易所与中碳登共同登记见证的辽宁省...
-
贵州银行荣获绿色金融“最佳实践案例”奖
贵州银行在绿色低碳转型金融领域的卓越表现获得认可,荣获GF60绿色金融“最佳实践案例”奖。贵州银行通过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投放“节能减排”绿色贷款13亿元,并引入贸...
-
谁能抢占碳金融市场先机
只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发电量和能源消耗就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家。因此,中国碳排放交易的市场空间非常之大,可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提供巨大商机。做好这块业...
-
解读国际碳金融交易的市场体系
(一)市场结构碳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基于配额的市场和基于项目的市场。基于配额的市场原理为限量交易,即由管理者制定总的排放配额,并在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参与者根据自身的...
-
绿色金融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效应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生态环境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单位国内生...
-
紧跟“双碳”风口 银行深化碳金融布局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迎来3周年。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中碳登)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65亿吨,累计成交额近270亿元...
-
福建省发放首笔碳排放配额单独抵押贷款【35000吨碳配额市场估价1050万元,放款990万元,期限1年,基准利率】
近日,兴业银行福建泉州分行对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的35000吨碳排放配额市场估价1050万元,成功发放福建省首笔碳排放配额单独抵押贷款990万元,期限1年、执行基准利率,突破...
-
碳金融步入“快车道”:巨头企业跟进碳中和计划 _1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即将于2月1日正式施行,大型企业加入碳中和规划日渐成为潮流。
-
碳金融有哪些功能?
一是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在碳交易机制下,碳排放权具有商品属性,其价格信号功能引导经济主体把碳排放成本作为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促使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随着...